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会实践|追忆革命之火,践行初心使命


2020-2021学年寒假期间,在建党一百周年来临之际,为追随党的红色足迹,兰州理工大学法学院团委组织各位团员积极寻访家乡的红色文化,学习考察,收集马克思主义传播及革命先辈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生动事迹和家乡红色革命文化故事。


01

“临涟水之滨,仰英雄遗址”实践队


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迄今已届百年。这里历史悠久,毛泽东、谭政、陈赓等英才辈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书院初建时曰东山精舍,东山精舍的最大特点是设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格致是声、光、电、化等自然科学的总称,方言指语言文字,目的是造就翻译人才。培养人才强调“崇实”,“教之以实事,程之以实功”,以便“养成材”。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清政复古,东山精舍自行解体。它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它开了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其意义是很大的。同时,它把社会需要作为办教育的出发点,“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点。

1900年改称东山书院,1905年建产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堂,1940年改办中学,名曰湖南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直至全国解放。1951年,私立东山初级中学与湘乡市一女子职业学校合并为湘乡市一初级中学。1952年,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在书院旧址恢复东山学校,定名为“湖南省立东山小学”。1958年9月10日,毛泽东给师生写信并题写校名后称东山学校。现在东山书院已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东山高等小学堂以其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教学内容新著称于时,闻名遐迩,因而吸引了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毛泽东就是一例。他是湘潭人,本不属学校招生范围,但他久闻其名,极想来校求学。一九一0年秋,毛泽东考入东山,编在戊班。在这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康、梁的变法维新思想,而且受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文化,即西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启蒙教育,因而眼界大开,萌发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雄心壮志。毛泽东曾经深情地说:“我是湘潭人,但受的是湘乡教育”,“我在这个学堂有了不少进步”。

高等小学堂时期是一个人才荟萃的时期。除毛泽东外,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的肖子升曾就读于第一班,肖三就读于二班,柳宗陶(股东区特委书记)就读于四班,易礼容就读于七班,陈赓和杨幼麟就读于九班,毛泽覃就读于十班,谭政就读于十六班。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仅民主革命时期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就有九人。大革命时期,湘乡的农民运动是闻名全国的。领导这一运动的骨干,大多数是东山高等小学堂的校友。

如今,书院虽历尽百年沧桑,但在历代东山人的努力下,东山书院仍保存完好,仍是古朴典雅、庄严肃穆、斗拱飞檐、美轮美奂。毛泽东、谭政、陈赓、肖三、易礼容学习过的教室、寝室、自修室,让人遥想起领袖、将军、诗人、学者砥砺学业,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情。而书院外则是石桥横跨、便河清清、绿树红花、鸟声清脆,让人觉得百年书院是古朴而不失清新,庄严而又见活泼,身处其中,离了闹市喧嚣,只有百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心中一片澄静空明。

书院也被列为了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东山学校也因光荣的革命传统成为了湘潭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05月25日,东山书院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图为东山书院内毛主席雕塑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湘乡烈士纪念碑


“临涟水之滨,仰英雄遗址”实践队队员于2021年春节时分前往位于湖南省湘潭市的东山书院致敬前辈。东山书院始建于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迄今已届百年,以其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教学内容新著称于时,闻名遐迩,因而吸引了毛泽东等一大批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的火种往往起源于东山书院这些具有深厚文脉的小小院落。实践队队员在这伟大星火之源瞻仰毛泽东、肖子生、柳宗陶、易礼容、陈赓、杨幼麟、毛泽覃、谭政等老一辈革命家砥砺学业,指点江山的豪迈情怀。


02

“会师精神、薪火相传”实践队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白银市管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素有“秦陇锁钥”之称。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此会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毛泽东曾风趣地说:“会宁,好地名啊,红军会师,中国安宁。” 会宁因此成为会师圣地,享誉中外。在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红军长征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达会宁,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9位元帅及8位大将、46位上将、127位中将、1200余位少将都在会宁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揭开了辉煌的一页,留下了一大批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

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位于会宁县城中心地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首批50个廉政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红军会宁会师楼被评为新中国60大地标之一。主要建筑物有:

1.红军会师楼:始建于明代的红军会师楼(含会师门及两侧城墙),1936年10月2日,红一方面军由西津门攻入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第一枪。

2.红军会师联欢会旧址(文庙大成殿):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 年)。1936 年10月10日,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举行了会师联欢会,是当年红军集中活动的中心,许多红军将领在殿内住宿过,朱德、张国焘等红军主要领导人及各部队代表和群众代表近千人参加了联欢会。里面有保存完好的大供桌,当年朱总司令等红军领导人作为讲台讲过话。

3..红军会师纪念塔:为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暨长征胜利五十周年(1986 年)而建,塔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由邓小平亲笔题写。塔高33.33 米,共11层,呈三塔环抱形式。三塔塔体各9层,在第10层合为一塔,11层收顶,象征中央红军长征走过的11个省份。

4.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建设于2006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建筑总面积3310平方米,布展面积2300平方米, 2006年10月18日正式开馆。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唯一全面反映长征历史的纪念馆,分“序厅、各路红军长征相继到达陕甘、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弘扬长征精神,建设红色热土”四个部分,系统地反映了各路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英雄史诗。

5.会师遗址:在2006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恢复建设了红军总司令部旧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红军大学旧址,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及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红军演讲台旧址址等红色遗址进行了修缮和修复。

6.将帅碑林长廊:始建于1996年的将帅碑林,2006年进行了改扩建,共刻碑文300多幅。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以将帅题词为主展内容,全面反映红军长征精神的碑林,也是全国展陈将帅题词最多、规模最大的碑林。

7.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由顶端的五角星、三支直立的步枪、三个红军头像和底部一条鲜艳的红飘带组合而成,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的主题。其他建筑主要有会宁大会师雕塑、四座纪念亭等建筑。

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成就了会宁“会师圣地”的崇高荣誉,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于胜利”的会师精神,也给会宁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伟大长征精神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追忆,就是为了不忘共产党人的苦难;传承,就是为了取得新长征路的辉煌。时光荏苒,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会宁红军会师纪念馆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民族抗战的前进阵地,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2021年2月20日法学院辅导员焦焱博带队“会师精神、薪火相传”实践队前往会宁红军会师旧址,学习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法学院学子将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03

“传承抗战师精神”实践队

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由司令部旧址、将军岭、陈列馆、赤水湾及相关红色产业园区组成,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是国内唯一一处全面、详实记录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历史的纪念馆。

八路军一二九师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之一。1937年8月25日,由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四、第三十一军和第二十九、第三十军等部编成,刘伯承任师长,张浩、邓小平先后任政治委员,辖第三八五、第三八六旅和教导团等,共1.3万余人。自此八路军一二九师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同年9月底,师部率主力并指挥第一一五师第三四四旅进入晋东南,创建抗日根据地,并以一部挺进冀南,成立冀南军区。1940年5—6月,新组成6个新编旅和太行(师部兼)、太岳军区。1941年1月起至1942年春,第三八五旅和新编各旅番号先后撤销,部队分别编入各军区。1943年10月,第一二九师机关与八路军总部机关合并(保留“第一二九师”番号),所属太行、太岳、冀南军区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1944年5月,冀南军区与八路军总部原直属的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1945年8月,冀鲁豫军区编入晋冀鲁豫军区。在八年全国抗日战争中,第一二九师共歼日伪军42万余人,自身发展到近30万人。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在新时期,弘扬抗战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专程回到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并挥笔书写了“勿忘一二九师,激发爱国精神”,赠给涉县人民。如今,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已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18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而一二九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于担当、勇于胜利”的精神更是为涉县人民所称赞。并为世世代代的涉县儿女所学习借鉴。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图为将军岭纪念碑


图为一二九师纪念馆


寒假期间,“传承抗战师精神”实践队队员前往河北省邯郸市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瞻仰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李达参谋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在新时期,弘扬抗战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旧物仿佛将我们带回了那个时期,激起了我们的热情,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红色的革命记忆。


04

“传承沂蒙山之红”实践队


胜利山烈士陵园坐落在沂源县城东部,又称南麻烈士陵园,与胜利山公园相邻,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陵园始建于1952年,由纪念碑、悼念广场、革命公墓、纪念堂、著名烈士何万祥塑像等建筑物组成。经过多年的修葺和改扩建,整个陵园绿荫覆盖,环境清雅,鲜花斗艳,鸟语花香,是人们瞻仰英烈和游览休闲的好去处。

高耸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雄镇于陵园最北端,塔高27米,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四周分别镌刻着沂源人民投身革命参军、参战人数,南麻战役简介和1744名沂源县革命烈士的英名。供人们永久瞻仰。塔前是能容纳近万人的大型悼念广场,四周松柏挺拔,绿茵铺地,鲜花竟放,表达了对烈士的崇高敬仰和深切怀念。

陵园中间东西两侧安葬着l826名烈十。雪白的大理石护栏环绕着烈士的忠骨,"千古流芳、永垂不朽"镶嵌其中,笔力雄劲,激励世人奋进。何万祥烈上的雕像手握钢枪巍然屹立,雄视着大地,塑像底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塑像后面依次安放着朱道全、杨荆石、杨兴忠、何万祥、刘冠林、翁云6位著名烈士的忠骨,塑像的西侧是烈士纪念堂,分正厅和两个侧厅。堂内展示了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沂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仁人志士,在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献身、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后,蒋军纠集主力10个整编师24万人,再次进犯鲁中山区。7月17日,与我华东野战军在南麻展开激战。是日黄昏,我军发起围歼,战斗异常激烈。翌日,敌军外围阵地被攻破,激战持续到21日。为把握战略全局,赢得主动,我军于当晚撤出战斗。南麻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华东野战军重创国民党军队的重要战役。经四昼夜歼敌9000余人,严重杀伤和钳制了敌军,为我军东西线歼敌赢得了战机,有力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反攻,取得了战略计划上的重大胜利。转眼间,这场战争已经过去多年,而为此牺牲的革命烈士便安葬在此。

看着在烈士陵园纪念碑之中的无数烈士的名字,使我们青年一代深受鼓舞震撼和感动,如此近距离的体会到,中国的革命始终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具有革命历史的作用和担当,每一个具有推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与国家共存亡,由此,当国家民族遭遇困难时,中华儿女站起来,牵起手来,无畏个人生死与否,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可歌可泣的民族凝聚力,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现代生活中的我们,更要传承这份宝贵的精神,一以贯之,永不褪色。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图为何万祥英雄塑像


2021年2月1日“传承沂蒙山之红”实践队队员前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胜利山烈士陵园缅怀为新时代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的1841位革命烈士,其中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甘肃籍英雄连长何万祥也安葬于此。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有着无限的守护存在。让我们致敬自从1921年开始我们未曾谋面的守护者。


红船上诞生了一个英明的党,红旗中展扬了一个刚强的党,红歌里唱出了一个光辉的党;一百年的历程,一百年的风雨,党一步步见证了我国的成立,也一步步见证了祖国的发展。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


往期回顾

图文来源:法学院

视频来源:法学院

封面设计:万嘉伟

图文编辑:万嘉伟

审核:伍蕾  王玉昆

投稿邮箱:luthlqn@163 .com

红柳青年传媒中心出品

共青团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